王政硕
发布时间 浏览量:81
王政硕,河南汝州人,师从玉雕名家梁峻滔,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。
创作风格:
在创作上力求新变,处理手法上追求简约明快、朴实入俗。将传统玉雕工艺和美学艺术很好的融为一体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尤其擅长花卉,昆虫的玉雕设计,作品造型新颖,题材源自生活感悟,融入中国古典文学、当代雕塑及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于一体,婉约细致又不失生机活力。其作品屡获天工奖、百花奖、子冈杯和玉华奖金银铜等诸多奖项。
《居高声自远》获2023年玉华杯铜奖
《微风轻拂香溢远》获2023年玉华杯银奖
《山涧鹤鸣》获2023年玉华杯提名奖
《福禄相伴》获2023年玉华杯提名奖
《轻风微拂香溢远》获2023年天工奖铜奖
《一路相伴》获2024年镇平玉雕杯瑞兽类铜奖
对玉雕技艺的感悟,藏在刻刀与玉石的对话里,浸在时光与心性的打磨中。他们的感悟,更像一场与自然、与自我的漫长修行:玉石有灵,需以心相对。每块玉石都带着大地的记忆——绺裂是它的伤痕,色泽是它的性情,甚至肌理里的纹路,都是时光写就的密码。玉雕不是“征服”,而是“读懂”。有时对着一块原石静坐数日,不是无措,而是在等它“开口”,告诉你它本该成为的样子。过度雕琢是掠夺,恰到好处才是成全。刻刀是手的延伸,心性是刀的魂魄,技艺到了极致,比的从不是“能刻多细”,而是“敢留多少”。一刀下去,既是塑造,也是取舍。心浮时,刻出的线条必是躁的;沉静了,连留白处都透着气。玉雕磨的是手艺,更是性子——急不得,也慢不得,得恰好。作品是借玉石说自己,却也不必说尽。一块玉,你赋予它形态,它也映照你的心境。
年轻时总想把技巧堆得满满当当,后来才懂,真正打动人的,是藏在细节里的“余味”:一道弧线的张力,一点皮色的巧留,甚至一处故意不磨平的棱角,都在悄悄说故事。但说得太透,就没了想象的余地。好的作品,是和观者“各说一半”。时间是最好的鉴定师,刚完成的作品,像刚出炉的茶,火气未消。真正的好玉雕,得经得起岁月看:十年后再看,线条是否依然有力?韵味是否愈发沉静?玉石会随时间温润,而其中的匠心,若掺了虚的,早晚会被磨出来。做玉雕,其实是在和时间“打赌”——赌自己的用心,能经得起它慢慢看。最后发现,雕的是玉,修的是己一开始觉得是在“创作”,后来才明白,不过是借玉石照见自己:急躁时,刀会抖;贪心时,料会废;偏见重时,再好的玉也刻不出灵气。磨玉的过程,也是把自己的偏执、浮躁一点点磨掉的过程。
到最后,玉成了什么样子,或许没那么重要了——重要的是,在与它的周旋里,你成了更沉静、更通透的自己。玉雕的智慧,从不在“雕成什么”,而在“如何与一块石头对话,与自己相处”。
玉琢仙姿立石旁,千年雅意韵悠长。丹顶一点灵犀在,静守清辉岁月长。一方玉石,化出仙鹤临崖。天地灵气凝于雕琢间,是艺术,更是东方意趣的诗意栖居。玉雕仙鹤伴山岩,巧用天然色与形。岁月沉淀灵韵在,静言观之悟禅情。以玉为笺,绘仙鹤偎山。天然皮色晕染,雕琢间藏着对长寿、清雅的期许,中式浪漫尽在其中。玉石裁作天地景,仙鹤独立意悠然。皮色天成添妙趣,一雕一琢见真禅。
《菩提树下》和田玉
温润美玉,精琢成枝。看那灵动的花苞与叶片,似在微风中轻颤;精巧的玉蝉,仿若下一秒便振翅欲飞。生机勃勃的景象中一名修士悟道而行,不知是因景入道还是因悟道而成景。于深沉的底座衬托下,这方玉雕自成天地,凝萃自然之美,尽显岁月的诗意与匠心的独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