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专注珠宝玉石二十年
Henan Jewelry Trade Association dedicated two decades jewelery
张一博,男,汉族,河南镇平人,本科学历,助理工艺美术师、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,主修美术学(雕塑)专业,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。2018年6月,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崔磊,专注于和田玉创意设计。2018年11月至今,在镇平德艺堂玉雕有限责任公司担任玉石雕刻师。
创作风格:
擅长和田玉雕刻,尤其精于人物雕刻,对材质特性有深入理解和娴熟运用。他注重因材施艺,将玉石的天然皮色、质地与题材巧妙结合,使作品既符合传统技艺标准,又充满艺术表现力。其代表作品如《福泉酒韵》《丹心灵佑》《赤焰伏祥》,融合圆雕、浮雅技法,增强了视觉层次感。
代表作品与成就:
2025年,论文《传统与现代结合玉雕艺术的创新与传承》发表于《教学与研究》杂志(刊号:CN11-1454/G4);
玉雕作品《关公》《罗汉》《四灵》《旺财》《招财进宝》等申请了版权保护;
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于2025年5月参加了“一起来救助重疾儿童”益起捐,向助力困境儿童学习梦公益项目捐款。
艺术感悟:
从艺术作品里透出一股独有力量,始于对自我的深耕——是把逆境里的坚韧、对自由的渴求这些最刻骨的体验与认知,当作创作的根。而后,再将这份抽象的内核,译成专属的艺术密码:或许是玉雕中对残料的巧思,或许是笔触里藏不住的激昂,让无形的心境有了可触的形态。最后,在一次次创作里守住这份初心与偏好,让作品成为彼此呼应的注脚,那股“我”的力量,便会在时光里沉淀、生长,最终透过作品直抵人心。

《赤焰伏祥》和田玉
此件济公主题玉雕以精妙构思与匠心工艺,诠释东方神话的磅礴意境。
作品取天然红皮玉石为材,红皮如熊熊赤焰全包玉体,匠师依形造势,将赤红部分雕琢为济公身披袈裟、衣袂翻飞的威仪之姿,褶皱线条凌厉洒脱,恰似火焰跃动,尽显济公济世降魔的浩然正气。
被红皮所拥的莹润白肉部分,则化身祥瑞灵兽,或昂首盘踞,或躬身蓄势,皮毛纹理细腻生动,与赤红表皮形成鲜明视觉冲击。红与白、刚与柔在此完美交融,既展现济公以佛法降伏祥瑞、守护苍生的传奇意象,亦暗合阴阳调和之道。
“赤焰伏祥”之名,精准凝练作品神韵——赤焰燃尽邪祟,祥瑞藏于怀中,方寸之间,传递出佛法护佑、福泽绵长的美好祈愿,是传统玉雕艺术与神话文化深度结合的典范之作。

《摘星》和田玉
玉上龙姿,幻梦摘星
《摘星》作品为组合件,主体龙形择白色玉料雕琢,底部为淡墨色漩涡亦是底座。温润质地与灵动造型相融,开启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漫游。
龙身姿态突破传统龙纹的威严刻板,化身为曼妙舞者。一手奋力前伸,似要将苍穹星芒纳入掌心,摘星之态满是迫切;一手背于身后,藏起含蓄神秘,为灵动身姿添几分意韵。下半身化作旋转浪花,婉转流畅的线条,糅合龙的灵动与水的柔美,生动呈现龙破水而出、奔赴天际的曼妙瞬间。底部墨色漩涡底座,纹理硬朗,仿若龙腾飞激起的漩涡,与上部白润龙身刚柔呼应,以材质对比赋予作品层次,让龙的“摘星”之旅,有了托举与呼应的奇妙张力。
雕刻手法上,对龙动态的塑造夸张且拟人化。身姿的起伏、肢体的转折,皆经创作者精心设计,把龙欲摘星的灵动与执着,凝于玉上。不同角度赏鉴,龙形与“摘星”意蕴各有微妙:或见龙身飘逸,似要乘风而去;或感摘星之姿的坚定,触动心底对理想的执着。让作品跳出“器物”边界,成为可品味、可遐想的艺术载体。
于精神维度观之,《摘星》是理想的炽热注脚。星辰如遥梦高悬,龙却以奔赴之姿,诠释追梦者的果敢。恰似古往今来逐梦人,不惧现实沟壑,为事业巅峰、人生愿景披荆斩棘,借执着作楫,驶向理想彼岸,哪怕征途漫漫,也要触碰璀璨星光。它也承载着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,星辰无拘闪耀,龙挣脱束缚欲与星共舞,是创作者对精神自由的叩问,亦呼应观者困于世俗时,渴望破局、突破局限,向着辽阔翱翔的心声。而那摘星之手,更是对未知的勇敢探寻——星辰背后,宇宙深邃如人生未知,《摘星》以玉为语,邀人踏上精神征途,在一方玉石间,照见追理想、寻自由、探未知的心灵可能,让温润玉质与灵动雕刻里,始终漾着浪漫憧憬的光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