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页面

河南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专注珠宝玉石二十年

Henan Jewelry Trade Association dedicated two decades jewelery

高端制造骨子里的“工匠精神”

2016-03-18      浏览量:2179

3月5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首次提出:“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产,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”一时间,“工匠精神”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。在会场之外,从各种报纸刊物,到网络新闻平台,甚至在微信朋友圈中,“工匠精神”也成为刷屏热词。

在记者所关注的珠宝行业朋友圈里,大家纷纷转发行业对“工匠精神”的解析,以及代表委员与之相关的提案和建议,强调与行业结合的切入点,讨论德国制造与日本工匠对中国产品的影响。

更有人找出去年央视播放的纪录片《大国工匠》重温——包括拥有花丝镶嵌技艺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在内的8位工匠,之所以走入镜头,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、收入,而是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,靠着传承和钻研,凭着专注和坚守,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为之惊叹的“中国制造”精品力作。

那么,什么是“工匠精神”?从本质上讲,“工匠精神”是一种认真精神,追求的是从精致到极致。

事实上,从古至今,中国从不缺乏“工匠精神”,因为这是中华文化、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。精妙绝伦的花丝工艺、陶瓷制品、玉雕石雕、丝绸布匹,以及举世瞩目的故宫、天坛等伟大工程,都是精工巧匠技艺的最好明证。更多优秀人才、技术从业者,将“工匠精神”为我所用,本就是对传统精神的忠实继承。

当然,目前大多数人对“工匠精神”的热议,主要集中在器物制作层面,认为这是从“制造大国”走向“制造强国”的必具气质,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意。这样的观点,自然是正确的。但弘扬“工匠精神”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

正如《中国制造2025》所指出的,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因此,在探讨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时,还应跳出词义本身。

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,坚持“创新驱动、质量为先、绿色发展、结构优化、人才为本”的基本方针,坚持“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,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整体推进、重点突破,自主发展、开放合作”的基本原则,以及“三步走”的战略目标。在这其中,人才是关键。

在新形势下,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制造的意义,才能让工匠精神的原动力深深地嵌入我们的时代使命中去。

我们要深刻意识到,高端人才、高端技能的培育,将会对制造业产业升级起到杠杆效应。

令人堪忧的是,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和人才这两个创新要素的培育、积累方面,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挑战。在两会上,有代表委员指出,2015年上半年,虽然制造行业部分企业订单严重不足,但产品专、精、特、奇的企业销售额仍处于增长的态势。最近一段时间,在我国建厂或直接收购我国优秀企业的外资企业日益增多。这些外资企业的市场进攻步伐明显加快,将进一步加剧制造业的竞争。

另一方面,随着地球村交通的便利以及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,当全球范围内运输费用下降、生产自动化程度达到某一个临界点时,国内诸多依靠国外关键功能部件的企业就会面临更加尴尬、严峻的局面,届时会有更多的国外企业直接在本国生产成品并全球销售。而关键功能部件,是需要长期的技术开发和积累,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精力和时间的结晶。因此,就企业长期利益来看,必须培养技术人才,并且要富有成效、持久地开发关键核心技术,才能直面全球制造业激烈的竞争。

因此,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,应围绕树立百年企业这个目标展开。其中,企业的高端人才战略,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企业应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为基础,用合适、合理的利益分配为手段,加大投入比例,将高尖端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、基础性的战略工程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,以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,迎接全球竞争。

我们也欣喜地看到,中国制造正在塑造自身的高端竞争力。正如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在《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升级》的建议中所说,“工匠精神”的塑造将促进中国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,应该成为大工业时代精细化管理、精品制造的理念。对企业而言,产品生产全过程都应该追求完美。

互联网时代需要“工匠精神”,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“工匠精神”的支撑。